金年会官方体育登录入口

企业文化

2017全程机械化再上台阶

发布 : 档案图书室  | 时间 : 2018-01-17 | 已有人阅读分享 :

      2017年是农业部部署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第三个年头,俗话说“一年一台阶,三年大变样”,2017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聚焦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菜、大豆、花生、甘蔗等九大粮棉油糖作物,机械化耕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大力促进补短板、重集成、强主体、抓示范、提质量、上水平。特别是主要产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氛围浓厚,力度加大、多点齐发、成效初显。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66%,有150个示范县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薄弱地区、短板环节呈加速突破的良好态势。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上的一件大事,需要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抓,一年接着一年抓,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回顾2017,我们做到了。
      补齐短板 促全程全面机械化
      农业部聚焦短板环节、薄弱区域、推动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全程机械化亮点,由点及面,梯度推进。针对粮食作物机械化的最大短板,2017年4月份组织湖南、江西等五省区开展了全国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湖北京山模式”等典型模式,各地共举办300多次现场演示,推动早稻机插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江西省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种植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共举办观摩会100余次,观摩农户数量总计1.5万余人次;湖南省农机部门以“补短板促机插”活动为重要抓手,着力突破机插秧、机烘干等瓶颈环节,大力抓好为机育秧、大户购机、办点示范、技术指导四个环节推广机插秧技术。2017年,湖南省水稻机耕面积达到5750万亩、机插面积1809万亩,机收面积5395万亩,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4.1%、29.6%、88.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0%,相比上年度增长2.4个百分点;湖北省2017年水稻机插(播)面积达1500万亩、机插(播)率达48.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017年9月份以来,先后在马铃薯主产区内蒙古、花生主产区河南、小麦玉米主产省安徽、油菜主产省江苏、棉花主产省山东、甘蔗主产地广西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据统计,2017年全国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共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的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4300多次,活动参加人数60多万人次,开展宣传9800多次。其中,内蒙古重点组织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玉米籽粒直收、向日葵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牧草生产机械、植保无人飞机现场演示会等,全区举办各类推进活动134次,参加旗县数390个,参加人数近11.6万人次,印发指导意见68个,形成技术模式71个,邀请专家指导207人,开展宣传518次。
      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其中,2017年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机采率达28%。新疆棉区棉花机采水平快速提升,新疆兵团棉花机采率达80%,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机采率达25%以上,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机采开始起步。山东省、湖北省机采棉均实现了零的突破,2017年山东省机采棉面积达到3万亩。2017年12月18日—19日,农业部在广东省湛江市举办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进一步突破甘蔗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广东省2017年新增甘蔗收获机械55台,总量超过80台(套),作业面积达到10万亩,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从原来的2%提升到5%;广西着力推进大型甘蔗机械试验检测鉴定基地建设。已争取财政投入资金450万元,初步建成甘蔗种植试验基地800亩,成为甘蔗生产机械试验检测、示范推广的大型基地,为加快甘蔗机械研发检测鉴定和机具选型,推动先进适用甘蔗机械的研发推广提供基地平台。
      此外,农业部还召开了首次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引导各地把丘陵山区特色作物机械化问题摆上重要日程,这些系列活动通过发挥农机管理部门、推广机构、骨干企业、专家团队、新型经营服务主体联动共促作用,取得了示范装备技术、找准瓶颈问题、明晰路径措施、推广典型模式、营造良好范围的多重效果,为今后全程机械化纵深推进积蓄动能。重庆市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在30个区县示范推广宜机化整地,前后实施了和正在实施的项目120多个,涉及8万余亩土地。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与全程机械化推进相互结合,可以推动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不断探索,重庆就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提炼总结了相关技术成果,包括“重庆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程”、“油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规程”、“稻—油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油菜—高粱轮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等。
      紧抓示范 以点带面作用显著
      为强化示范带动效应,2017年农业部安排专项资金在27个省(区、市)140个县(市、区)布局建设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覆盖粮棉油糖九大作物及牧草、青贮玉米,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为实施好部级示范项目,各省抢前抓早,及时通过动员部署、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专家指导、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措施规范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目标任务。
      同时,各省纷纷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大力推动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江苏省2017年择优新增立项支持19个县(市、区)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省财政预算2年投入1.23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4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区),省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09亿元,有效推动了示范创建工作;吉林省按照30个粮食主产县整县推进,非粮食主产县重点产粮乡镇整体跟进和“一乡一农机示范区”的布局,2017年在全省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30个,每个示范区生产面积不低于3000亩,加快培育集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新模式;山东省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实施23个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32个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项目;河南省在20个县(市、区)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并选择8个省辖市开展花生联合收获等农机薄弱环节技术试验示范,共计下达资金528万元;河北省将省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用于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开展主题为“智慧农场”的创建活动;黑龙江省抓好农业部2017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示范面积9.1万亩,各项目县完成了试验示范任务,取得了显著效果,总结出适合示范县区域的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四大作物易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模式和操作规范。贵州省17个示范县在主产区建立了13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4个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片、7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片、4个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片、示范面积13.32万亩,创建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年平均增长5.4个百分点,年增长速度较其他县高出近3个百分点;青海省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技术推广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东部农业区以“油菜、马铃薯、小麦”为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以“小油菜、青稞、燕麦”为农牧交错地区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饲草料燕麦”为牧区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因地制宜 推进特色作物机械化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农机化发展中深化供给侧改革,各地结合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加快挖掘农机化在特色农业中潜力,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特色产业上的作用。
      北京市在粮田面积不断调减、菜田面积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提出整体推进主要农作物和露地蔬菜主导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对主要粮经作物全程机械化查漏补缺,补短板、提质量,对露地蔬菜主导品种全程机械化重点推进,制定了《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和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打造露地蔬菜主导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打破传统的“玉米—小麦”粮食作物两茬种植模式,探索出“马铃薯—胡萝卜”粮菜两茬作物种植模式及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福建省茶叶、畜禽、水产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西藏制定了《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方案》,重点解决青稞耕种收环节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西藏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通过适应性研究拉动,围绕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农业机械应用,开展接地气、可推广、可复制的高原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机具以及农业机械化支撑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径研究;甘肃省在特色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取得新突破。以配套机具为核心,重点突破播种、收获环节机械化瓶颈,多轮驱动突破韭菜等特色作物收割机械化瓶颈;山西省是我国小杂粮主产大省,该省主要侧重对谷子、高粱、莜麦、胡麻等作物推动机械化生产。2017年该省谷子种植面积在225.25万亩左右,机耕水平达到92.32%,机播水平达到84.48%,机收水平15.28%左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以上;高粱种植面积在19.5万亩左右,机耕水平达到97.43%,机播水平达到95.38%,机收水平达到55.7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以上;莜麦种植面积在50.8万亩左右,机耕水平达到86.18%,机播水平达到72.05%,机收水平达到48.2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56%;胡麻种植面积在45.55万亩左右,机耕水平达到88.79%,机播水平达到72.67%,机收水平达到47.8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68%。
      依靠智库 集成区域性生产模式
      农业部在2017年6月、12月召开两次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工作推进会,以促进各生产区周年高效生产为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机农艺专家协同指导薄弱环节突破的工作机制、研究编制接地气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一年来,62位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了160多次调研指导,提出了破解瓶颈难题的方向性思路意见。组织专家分区域研究论证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经营规模、装备技术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第一批将南方双季稻、中原两季作物区马铃薯等18个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向社会进行推介,这些模式体现了系统性、针对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受到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欢迎。
      各地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发展方向开展对比试验、技术示范,优化形成了适宜当地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和技术模式。据统计,2017年,全国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共印发技术指导意见993个,形成技术模式1406个。全程机械化工作的关注点正在由互相割裂的单项技术向集成组装的一体化方案转变。其中,安徽省结合近年来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坚持“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总结形成了《麦玉两熟制周年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稻麦两熟制周年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并在示范推广中进一步进行完善;陕西省2017年共组织实施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三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5个,连续三年开展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于2017年6月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机具、技术、模式等内容对各地市开展指导并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在全省推广全程机械化十大模式;四川省以粮油作物为重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日趋成熟。2017年,该省各地共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61个,其中包括部、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结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14个,其余模式均以粮油生产模式为主,同时还包含马铃薯、茶叶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辽宁省起草制定全省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和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应用4项农机作业技术文件,为重点农机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接地气可复制的玉米、水稻、花生三套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2018年1月15日《中国农机化导报》)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