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让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发布 : 档案图书室 | 时间 : 2018-12-28 | 已有人阅读分享 :
新中国刚建立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几乎全是传统的人畜力手工工具生产(全国农机总动力只有8.1万千瓦,其中90%是排灌动力,只有国营农场有200余台拖拉机进行少量农机作业),农业生产人员占用了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4%,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搞农业,只生产了1.13亿吨粮食,全国人均粮食仅208公斤。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国家粮食安全告急,人民不得温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一篇著名报告中,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全局关系的战略高度,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供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中国正在进行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说:“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1959年,毛主席又进一步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以上两个重要论断,形成了中国人迫切追求的农机梦,推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但由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刚刚站立起来,经济底子薄,我国国土辽阔,国情复杂,各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实行农业机械化的难度很大,在前进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挫折,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不能照搬,只能立足国情,在探索中迎难而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前进。领导人民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建立了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走出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农业机械化实现了空前大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概括起来,中国发生了三大历史性巨变:一是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10年超过了50%,意味着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作业量超过传统生产方式作业量而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力度日益加大,农业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不到1亿千瓦增加到10多亿千瓦;农用拖拉机从190多万台增加到2300多万台;联合收获机从1.9万台增加到190多万台。数量成十倍、百倍增加,品种增多,质量提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不到20%提高到66%以上,规划和预期2020年将超过70%。农业机械化水平大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生产方式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传统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农业发展依赖人力数量增加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日渐衰减,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二是与之相关的我国三次产业从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业机械化发展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991年达历史高峰3.91亿人降到2017年2.1亿人,26年减少了1.81亿人,年均减少约700万人。4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从业结构从一二三结构(1993年前),演变为一三二结构(1994—2010年),再演变为三一二结构(2011—2013年),再演变为三二一结构(2014年至今)。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最多降为最少,比重从最高降为最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最少增为最多,比重从最低升为最高。2010年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一直最多,所占比重一直最高。2011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和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人员跃居第一。2014年开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比重也超过了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历史性地退居末位,此趋势已不可逆转。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从1978年占70%以上,到如今降到30%以下,2017年为27%,此趋势还在继续。三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也相应加快,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有史以来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历史性巨变。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后,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也超过了50%,中国这个世界农业大国,从此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城市社会。如今,我国城镇化率已近60%。
必须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了农业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支持了社会经济全面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提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发展了,农业从业人员减少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亿多吨,提高到从2013年起连续保持在6亿吨以上,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人均粮食从1978年317公斤,提高到如今440公斤以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360元/人提高到如今3.2万元/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0多元增加到1.3万多元,城乡收入差距从过去增大转变为如今日益减小。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支持了社会经济全面大发展。40年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不到20%提高到66%以上,农业机械化发展从初级阶段提升到中级阶段后期。同期,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从不到80亿元增加到4500多亿元,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已超过欧盟、美国,成为全球农机制造第一大国。基本形成的农机制造工业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已能生产各类农机产品约4000多种,国产主要农机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中国制造的农机产品已出口到世界各大洲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适的性价比很受发展中国家青睐。中国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大国、制造大国和很重要的农机进出口国。同期,我国城镇化率从不到20%提高到近60%,农业农村与城市现代化相互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支持了社会经济全面大发展。中国GDP居世界位次从改革开放初的第15位,上升到2008年超过德国居第3位,2010年起超过日本,至今稳居世界第2位,2017年中国GDP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GDP的两倍半,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也日益缩小。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时,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50%。如今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并进一步向农业全面机械化拓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向突破70%迈进,我国人均GDP已达9000美元以上,进入了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正向突破1万美元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对于科学划分经济时代有一句名言,“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农业机器用于农业,是现代农业革命的起点。农业机械化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长期努力和伟大变革中,发挥了劳动资料变革和进步的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今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2018年12月17日《中国农机化导报》)